[75] 这是对情感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肯定,认为情就是性,因此而有顺情遂欲之说。
善不善性也,所善所不善,势也这句话从文字表述、语法结构和用法来看,和好恶性也,所好所恶,物也是完全相同的,二者是对应、平行的关系。这是我们进行比较的前提条件。
根据同样的道理,善不善也是性的功能、作用,是动词而不是名词,所以才有所善所不善的问题。这是从心思与心志出发解释孔子的性相近,而说明这一点的则是哀乐之情。就心性关系而言,它虽然不像后来的孟子那样,提出心性合一的本心之说,但是,它已经提出了很多重要看法,这些看法,对心性学的进一步发展,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但是,在过去的研究中,很多人对先秦文献中的情字,作出了不同的解释,其中,主要有两种解释:一种是解情为情实,即实际情况、实际情形。从《性自命出》所说的道始于情,到《语丛一》所说的仁生于人,义生于道,就能说明这一点。
如果这一点能够成立,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《性自命出》与思孟学派的关系了。(《说文解字》:志,意也,从心之,之亦声。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主义价值观,与中国儒家哲学以道德自觉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不同的。
[12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09页。他认为,儒家不否定个人价值,但更强调群体价值。另一层意义是指个人价值,这是相对于人这个类而言的,个人虽然是类中的成员,但是又有相对独立性,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价值,这是人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含义。[11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59页。
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中国哲学 。内在价值并不是张先生首先提出的,但他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分析,说明中国哲学不仅承认功用价值,而且更强调内在价值,包括人的价值和生的价值,则是别人未曾做过的。
[14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09页。但这是不是人类中心论呢?张先生没有说。承认生命的内在价值,就能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。因为人是自然界中最贵者,人是万物之灵。
近几年来有一种流行的意见,认为中国哲学的理性观念可以称为‘实用理性,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。他的分析,使中国哲学的范畴概念更加清晰明确,更有利于了解其中的深层意蕴。[5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1页。这是中国哲学的精髓,更值得继承发扬。
[19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66页。前者是能满足人的一定的需要即功用价值,后者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优异特性即内在价值。
[22] 张先生所做的分析,就是为了对中国哲学价值观求得正确的理解,理解的目的不是简单否定,而是在新的条件下更好地吸取和弘扬。就中国哲学而言,古代哲学家区分了这两种需要及其价值,而以精神需要及其价值为更高,特别是儒家,高扬了精神生活的价值[5]。
内在价值不是由需要来说明的,是以自身来说明的。这个问题的提出,对于重新认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、作用,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这里涉及许多问题,我们不去讨论。但他提出内在价值不同于外在价值,却是一个贡献。根据他在后面的分析看,他并不主张人类中心论。这正是张先生所要做的。
[2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56页。一层意义是指人类作为一个物类所具有的价值[7],这是就人这个类而言的,人是万物之中最高的类,由此具有更高的价值。
就内在价值而言,首先是人的价值。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,他认为墨家重视物质价值,而儒、道两家更重视精神价值。
虽然人是万物之中最贵者,但是从生命的意义上说,人的价值作为内在价值,包含在生的价值之中。有人认为,儒家的仁是爱有差等,墨家的仁是爱无差等,因此,儒家的爱是自私的,墨家的爱是无私的,其结论是,墨家的仁爱比儒家更有价值。
[1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,第255页。关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,张先生对儒、墨、道家的主张作了分析。张先生提出,观念的更新主要是价值观的更新[19],但如何更新呢?张先生认为,并不是拒斥传统价值而另创一套价值。但是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,不能说中国哲学是实用理性,可以说是实践理性。
这说明,中西哲学之间并不是毫无可比性,二者有共同的问题,既有不同的观点(这是主要的),也有相近或相同的观点。我们应力求达到实现真、善、美的更高境界。
张先生以儒、墨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。按照张先生的说法,天人合一是天人之际的问题,天人之际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,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。
张先生举出了新实在论者穆尔。[3] 人的需要可分为两类,一类是物质需要,一类是精神需要。
这些文章从当代的问题意识出发,对中国哲学价值观做了深刻分析,阐述了中国哲学价值观的特点。墨家强调个人牺牲以肯定群体价值。但是,儒家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主流,儒家特别强调道德的崇高价值,认为人可以杀身成仁、舍生取义,即为了实行道德而牺牲个人生命,儒家将人格尊严看作最宝贵的,肯定精神价值高于物质生活[17]。很多研究价值哲学的人都采用这种观点,认为这是价值的唯一定义。
儒家的价值观,包括了功用价值(儒家并不否定功利)而以内在价值为最高价值。其中,关于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主张,即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,这是应该肯定的[18]。
人不仅要尊重别人,而且要尊重一切生命,这实际上突破了人类中心论,具有深层生态学的意义。他的分析是以把握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为前提的,所以并不会使中国哲学西方化。
张先生的价值分析,是理性分析,他所说的精神价值是理性价值或价值理性。[17]《张岱年全集》第7卷,第265页。
本文由河奔海聚网发布,不代表河奔海聚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42cgu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n3tbb/158.html